正能量直播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闭园。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自2022年12月17日开园迎客以来,共计营业71天,接待游客数量达80余万人次。
河北武强:乐器产业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武强县依托乐器文化产业资源,打造集乐器加工、乐器体验、音乐展演和休闲度假等业态为一体的周窝音乐小镇,并创新“乐器+”乡村振兴模式,持续增强乐器产业的富民强县作用。
西藏:高原快递直达边境百姓家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的勒布边境派出所内,副所长侯强打开刚到的包裹——竹笋、米粉,都是家乡四川绵阳的美食。
贵州以大项目建设促多元发展一线观察
贵州省多地掀起今年一季度项目开工建设热潮。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个聚焦综合交通、大水网、互联网信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以及助力教育、卫生健康“双提升”的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王颖:做 “有情怀,会妙招,富乡亲”新时代返乡新农人
王颖探索“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实体店”模式,解决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销售的问题。经过几年发展,王颖创办的公司带动村里固定员工和大学生40多人直接就业,农忙时100多人间接就业。
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开工
2023年新开工的5项工程,分别是湖北省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安徽省凤凰山水库工程、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和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
强产业 补短板 惠民生——河北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新观察
石家庄市正定县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商大会。大会现场,在众多客商见证下,河北比邻科技有限公司用时36分钟,完成了公司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发放公章、银行开户以及实缴注册资本金等一系列流程,实现“签约即落地”。
古风盛宴洛阳城 汉装踏雪老君山——古都洛阳文旅产业复苏
古都洛阳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举办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推出众多惠民政策,激发消费活力,文旅产业迎来全面复苏。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计,2023年1月全市接待总人数103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6.63%和690.06%。
连云港赣榆区:洒下产业“种” 新年再“拔节”
大力开展以商引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时下,江苏“北大门”赣榆的各个产业集群正在“拔节”生长。
安徽宿州:“贫困村”蝶变成“乡村振兴”样板村
春天的风已吹起,沿着宿州市区一路沿东南方向至40公里处,知音乡村——埇桥关湖村静置于此。它处在三县交界处,206国道穿村而过,更有浍澥新河及汾洪江交叉流过,交通便利,水土肥沃。
阡陌交通点亮流动中国 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今天的这盏灯,我们一定都不陌生,无论城市还是乡间,都有它穿梭的身影,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车灯亮起,车上的人就要开始赶路。
深圳前海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发展新高地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是“特区中的特区”,具备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同时,前海集聚“海、陆、空”多种交通网络,具有深港融合圈、空港辐射圈、海港服务圈“三圈叠加”效应于一体的区位优势。
海南定安:火龙果基地灯光璀璨 照亮乡村振兴“钱景”
海南省定安县黄竹镇着力打造“果园风情小镇”,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亩产效益为导向,大力优化农产品结构,扩大好品种种植规模,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吸引各地客商前来该镇租地种植市场“钱景”看好的名特优水果,助力乡村振兴。
雄忻高铁雄保段进入全面主体施工阶段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西至大西高铁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合肥:招聘会“供需两旺”近6000个岗位等你来“投”
招聘现场划分6个重点招聘板块,涵盖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快速消费品、现代服务业等区内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行政管理等483种岗位,提供就业岗位近6000个。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读书》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亲子教育书单:亲子关系中的听与说
江苏: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
新项目增加了苗情、虫情、作物长势等33套田间智能化监测设备,可通过农作物各生产片区、不同生长阶段数据的实时分析,自动生成稻麦种植全流程的田管操作指南。
诗情话“兔”丨古诗词中的兔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从古至今,兔子饱受人们喜爱,被古人写进诗词。你都知道哪些古诗词中的兔子?
“冬闲”变“冬忙” 乌鲁木齐冰雪“热”带动就业
随着冰雪运动的发展,滑雪渐成当地居民和来乌游客冬季新的休闲度假方式。冰雪“热”催生更多就业岗位,带动雪场周边村庄居民实现从“猫冬”到“冬忙”的转变,拓宽了增收致富路径。
他们在寒冬雪原“聆听”地球脉动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零下26℃的茫茫雪原上,一个个穿越农田、灌渠、林带的红色身影格外醒目。及膝积雪中,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物探处分公司(简称“新疆物探处”)275队的石油物探工人正艰难跋涉。
晋侯兔尊:7只全国罕见的青铜兔 满满的仪式感
铜尊是盛放美酒的器具,这4件憨态可掬的兔尊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土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的晋穆侯墓,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这座墓葬保存完好,未经盗扰,真实再现了出土遗物情况。
避免孩子昼夜颠倒 收好这份“健康作息表”
一到假期,孩子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没有第二天早起上学的压力,一些儿童青少年会玩到很晚才睡觉,打乱了作息规律,影响身体健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涂金伟建议,白天安排充实,劳逸结合,晚上按时睡觉,避免孩子假期昼夜颠倒。
2022年黄河干流全线水质持续改善
2022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至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7.5%,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水质持续改善。
重庆:消费市场开局火 新潮古风总相宜
春节期间,重庆市渝中区山城巷中,“山城坝坝”茶馆的院坝内坐满了客人。人们一边围炉煮茶,一边欣赏台上的传统艺术表演,川剧变脸演员刹那间切换脸谱,赢得满堂喝彩。老板舒蓉热情招呼着客人,将茶水、点心端到桌上,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春节的客流量远超预期,营业额是去年同期的七八倍。”
“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品味京城年俗“大餐”
吹糖人、赏花灯、画彩绘、享美食……春节期间,有着悠久年俗文化传统的北京推出一系列年味十足、品类丰富的节庆文化活动。
“90后”返乡新农人的新春记事
2018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90后女孩武瑞娜回到家乡,成为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技术员。她结合所学专业,专心研究蔬菜育苗培养、土壤检测、病虫害预防等农技知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特长。
古城年味浓 欢喜闹新春
1月26日,民间艺人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表演舞龙(无人机照片)。 当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举行主题为“品年味、闹新春”的民俗展演活动,当地的民间艺人欢聚古城表演舞龙、舞狮、旱船等传统节目,在喜庆的氛围中为市民和游客奉上文化盛宴。
冰雪经济助北方乡村谱写“新故事”
南沟村距离北大湖滑雪度假区4公里左右。2016年冬天,邵锋和母亲张红霞在家中搭建5间民宿开始接待外地雪友。随着吉林省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邵锋家的民宿如今已扩建到20余间,邵锋还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做起教练工作,日子过得红火。
西安:博物馆里度新春
春节期间,位于西安市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在这座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内容的考古专题博物馆里,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精美的文物,还可以通过互动装置、文物保护科研展示等了解考古,感受考古学的魅力。
“土味”运动会为何成了这里的新风景
举柴火、挑年猪,拔河、乒乓球、攀岩……农历癸卯兔年,“体育过大年”的习俗,在浙江省江山市的不少村镇里又出现了.
山东:精彩庙会 烟火大集
逛庙会,赶大集,红红火火过大年。在祖国的天南地北、城市乡村,人们赏民俗,看表演,品美食……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热腾腾的“烟火气”,汇成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新春图景。
20岁青年创新彩灯工艺
彩灯艺术演习室内,捆扎带、毛刷、剪刀等工具已摆放整齐。“汴京灯笼张”主要以纸、布、绸、缎等为材料,分扎制、合褶造型、着色绘图三大工艺流程,制作工艺讲究。
正月初五年俗知多少:“接财神”,吃饺子!
正月初五来临,民间往往要“送穷”,“接财神”。在饮食方面,很多北方人会吃饺子。诸多习俗,寄寓了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破五”一到,意味着过年活动的第一阶段也就基本结束了。
“冬闲”人不闲 黑龙江奏响冬季增收致富曲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冬季的黑龙江,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并没有闲下来,“果蔬深加工”“家禽养殖”“直播卖粮”,农民告别了曾经的“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书写着崭新的“冬忙”致富经。
(新春走基层)特写:翻山越岭的守护
咸宁地处幕阜山区,境内山岭绵延。山高路远,群众亲切地把来自国网咸宁供电公司的3000余名供电检修人员称作“跑山电工”。新春佳节,“跑山电工”们的身影依旧奔走在山水之间。
洞悉95后消费新主张 开发品牌“年轻力”
愿意为品质、体验、审美、价值观付费。在品质方面,95后对产品的原材料、工艺、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73%的用户十分在意购买的产品是否为正品,品质感成为潮流消费时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之一;审美方面,76%的年轻人群“以审美画圈”,对有共同审美的人更有认同感;在价值观上,新生代崇尚“价值共鸣”,71%的95后在价值观与品牌价值观相契合时,会更愿意购买。
潘银平:酸汤红艳 “煮沸”生活
青春点亮中国年味儿,匠心酿造中华美食。进入系列报道《青春匠心》。酸甜苦辣咸是中国饮食的传统五味,而在我国贵州的苗族同胞看来,酸就是人间至味,对其钟爱有加。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的苗族厨师潘银平,爱酸的味道,做酸的味道,推广酸的味道,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苗族这份独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