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直播

新时代

时间:

正能量直播

新春临近 徽州古城挂起2023盏红灯笼

2023年1月20日,安徽歙县,新春临近,徽州古城挂起2023盏红灯笼。当日,阳光明媚,徽州古城挂起红灯笼,2023盏红灯笼在各大古城门和古城墙上向市民和游客示意2023年新年到来,祝福祖国蒸蒸日上,祝愿百姓幸福安康。

“稻”说古今,揭秘饭碗里这粒米的“前世今生”

一万多年前,野生稻就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亚洲稻痕迹。那时候的野生稻匍匐在地面,个头瘦小,谷粒也远不及现在饱满,但是古代先民还是敏锐捕捉到了它的可食性。

安徽砀山:“铁花”绽放迎新春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举行非遗“打铁花”表演,迎接兔年春节的到来。绚烂的铁花点亮了夜空,现场洋溢着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

贵州威宁:风雪护电路

威宁供电局雪山供电所成立于2001年,由于海拔较高,辖区300多平方公里区域在冬季不时会被冰雪覆盖,对20余个村庄的群众用电带来严峻考验。二十多年来,护电队员由少变多,除冰方式从人工除冰到与交流融冰相结合。在冬季的贵州高原上,护电队员们默默守护着5万多村民的安全用电,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太行山乡寻年味

在山西省晋城市丈河村,特色乡村民宿顺应消费新需求,绘就美好生活——太行山乡寻年味(走进传统村落)

清清爽爽、欢欢喜喜过大年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年味不只是物质的丰盛,也是文化的丰美、精神的丰裕。过节方式虽然多样,平平安安、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健健康康都是最深沉、最真挚的祝福。让我们净化网络生态,树立文明风尚,一起清清爽爽、欢欢喜喜过大年!

正月初二至十五可赏“五星并见”

农历正月初二到十五期间,每天黄昏时的天空会出现木星、金星、土星、火星和月亮“同框”的“五星并见”天象,十分有趣,感兴趣的公众可以一观。

国内首座下沉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升顶作业

气顶升作业是利用封闭空间和外界压力差的原理,将穹顶结构从储罐底部缓慢提升到储罐顶部预定位置,是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安装施工中难度最大、工艺最复杂、风险最高的工程节点之一。

春节前夕疫情热点十问十答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外出时落实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

一年前的冰雪盛况 你还记得吗?

一年前的今天,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闭幕,提起这场冰雪盛会 很多画面历历在目,仍记得“一墩难求”的火爆场景,一人一“墩”的愿望 你实现了吗?

健康过大年:春节期间餐桌上的剩余饭菜应该如何存放?

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春节期间,大家都吃得比较丰盛,所以总会产生一些剩菜、剩饭,是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的。储存时尽量不要储存蔬菜类,因为蔬菜类产品储存时间过长,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有些食物容易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把食材清洗干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古城夜经济 激发新活力

山东省青岛市的即墨古城流光溢彩、夜景如画。当地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业态,改善消费环境,举办灯光秀、购物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夜经济品牌,激发消费新活力。

江西全南:蔬菜基地农作忙 绘就致富画卷

当地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把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产业来发展,建成了以高山有机蔬菜、富硒大米、脐橙、林下灵芝、芳香花木等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并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 | 大寒除夕喜相逢

大寒已至,明日除夕,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节气,寒潮频繁,此时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天冷加衣。转眼《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已经陪伴了你一年的时间,四季流转,穿越严寒,我们会在新春重逢。

一路“芳华” 护归途

在重庆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有一个特殊的警组,她们沉稳干练,用柔软的肩膀挑起列车平安的大梁;她们真挚细腻,用灿烂的笑容答疑解惑、热心服务。

兔年生肖精品文物亮相辽博

春节将近,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39件文物生动诠释中国生肖兔文化,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

非遗农民画 画出新乡村

房前绿水,屋后青山,一家人在庭院里,女儿弹起了心爱的吉他,悠扬的琴声打动了看书的父亲;母亲抱着年幼的儿子听得入了神。就连小狗、小猫也安逸地在主人脚下打盹……

镜头下的援中非中国医疗队

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成员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医疗队医生由嘉兴市三甲医院派出。医疗队于2022年6月抵达中非共和国,开始为期18个月的援外医疗任务。截至2023年2月10日,医疗队共完成门急诊16675人次、手术476台,实施辅助检查2950人次。

高产高效咋做到?贵州示范田里找答案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平坦的坝区弥足珍贵。  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依山傍水的大坝总面积达3000余亩,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煮饭百家香”的美誉。

李楠楠:用青春守护夕阳红

“干练、秀气、容易亲近”,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给许多人的印象。刚过而立之年的她,投身养老护理行业却已十年有余,是老人口中的“好孙女”,同事眼里的“主心骨”。

在年味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人民时评)

家人亲朋相聚,欢声笑语里憧憬的是生活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未来;千家万户共此时,万家灯火映照的是家宁国安的祥和图景。让我们在祈岁纳福中感悟家国同心的力量,在万象更新中积蓄奋力向前的信心。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一定会更美好,明天的世界也一定会更美好。

侨联“轻骑兵”送文艺“大餐”进侨乡

田野间,饱含地方特色的非遗表演《青田鱼灯舞》热闹地舞起来;马路旁,一曲艺术家和侨胞齐声歌唱的《我和我的祖国》,点燃侨胞的炽热情感;精心策划的迎亚运歌曲《为爱发声》唱出浙江侨界对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憧憬……3天时间里,这支侨联文艺“轻骑兵”马不停蹄,将侨味儿文艺“大餐”送到侨胞家门口。

警犬“和平”和民警老王的最后一次春运

王支斌自1990年起在裕溪口站担任驻站民警。2011年,随着其他同事的退休和调离,承担车站安全守卫任务的就剩下老王和他的警犬“和平”。此后,无论严寒酷暑,他们一人一犬守护车站安全。2023年2月,老王即将退休,陪伴他十多年的“和平”也到了退役年龄。

苗岭深处,有颗“金钉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那条看似简陋的金色分隔线,却代表着多重身份——全球第六十九颗、我国第十一颗、贵州省第一颗“金钉子”。

湖北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湖北商周考古获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咸宁赤壁新发现的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判断该遗址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

中国医疗援助造福非洲民众

过去60多年里,中乌关系乃至中非关系愈发紧密,中国对乌干达乃至整个非洲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中乌友好医院,就是两国医疗合作的“代言人”。

从豫剧晋京展演看“豫剧现象”

《清风亭上》《程婴救孤》《三上轿》《黄金婵》《春满梨园—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由河南豫剧院二团、西安市豫剧团联合演出的“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

小小社区卫生站 惠及2.3万居民

丰台区马家堡街道镇国寺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诊。这是马家堡构建“15分钟医疗圈”中的重要一环,填补了街道辖区西南区域的医疗空白。再结合年底即将开设在东南角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辖区13万名居民群众可享15分钟到达社区医院求医问药的便捷、省心和安心。

江西湖口打造智慧农业大课堂

江西省湖口县近年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加科普趣味,激发创新潜能,让更多学生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绿色通道保供应 电煤运输“跑起来”

安徽省淮南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为保障春节期间电煤供应,近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重点加强与管内各大煤矿及电厂的联系对接,通过完善电煤运输方案、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装卸车效率等措施,开辟电煤运输绿色通道。

大力培养本土中文教育人才

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创新“他者”讲好中国故事、“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深度融合,在“输血”的同时强化“造血”功能,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村医巡诊、下沉诊疗、备好药品……

通过驻点诊疗、远程会诊等方式,加强对基层治疗的指导,同时备好应急设备和药品,把保健康、防重症的关口前移。村医成为农村防疫一线的主要力量。春节前的村庄里,时时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岁末故宫人气旺

1月20日,游客在故宫游览拍照。  春节前夕,不少游人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在蓝天暖阳下感受冬日故宫的独特韵味。

红红火火迎新春

春节将至,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年货集市,不少市民选购节庆饰品、春联、福字等年货,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零下50摄氏度 漠河极寒破54年来最冷纪录

漠河市地处我国最北端,有中国“北极”之称。这里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3摄氏度左右,历史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摄氏度,无霜期仅80多天,入冬、降雪时间也相对较早。

百花齐放

《美术里的中国》 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