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直播
江苏南通:巨幅春联迎新春
“风雨问初心百余年不舍晨昏与时俱进;海山抟瑞气三万里喜交寅卯有梦皆圆。”“兔管狼毫好描第一江山卷;海杯霞盏更醉大千天地春。”
“京沪神车”上的春运面孔
1月18日,1462次列车长管茂华在站台上呼叫值班员。这是他坚守的第33个春运。 由铁路上海客运段值乘的1462次列车是上海开往北京最便宜的一趟“绿皮车”,全程共22站,耗时22小时35分钟,因停靠沿线城市多、价格亲民,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京沪神车”。记者跟随这趟“慢火车”,用相机定格这趟惠民列车上的春运面孔。
萌动贺新春!熊猫中心2022级熊猫宝宝首次亮相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22级熊猫宝宝在卧龙神树坪基地首次集体亮相,10只活泼可爱、萌态可掬的熊猫宝宝以特别的方式向全国人民送上最“萌”新春祝福。
全国多所高校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有你的母校吗?
继北大、清华宣布恢复校友入校权限之后,近日全国又有多所高校宣布,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校园实际,开放校友出入校权限。
慕课打开教育数字化新空间
随着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断丰富,慕课等在线教育在促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让人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更好图景——以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多选择、更加便捷、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每个人都拥有更多提升自我的机会,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兔年寻兔丨穿越千年 记者探秘兔文物
山西考古博物馆推出“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遴选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50余件山西出土的兔文物,涵盖了铜器、玉器、陶瓷、壁画等多种材质及表现形式,一起跟随总台记者穿越千年、探秘兔文物。
@回家的你 春运出行这些安全隐患别忽视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拉开大幕,到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全国各地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背起行囊陆续踏上返乡之路。据交通运输部门分析研判,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解读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2022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2023年走势怎么看?产业数字化有何进展?中小企业运营发展情况如何?
中医药文化展闪动“智慧之光”
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精心遴选500余件(套)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国际合作等不同角度出发
黄金消费市场升温 兔年生肖饰品受青睐
春节临近,又到了黄金消费的旺季。兔年生肖饰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让节前黄金市场迅速升温。在北京一家黄金商场,新鲜出炉的兔年生肖饰品摆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柜台前人气十足。
推动扩大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可及性。建成了与全国统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
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成功开行
1月19日9时30分,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从哈尔滨站平稳驶出,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高寒高铁成功载客开行。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目前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复兴号动车组再次刷新极寒运行纪录,“中国速度”向北再延伸。
到国博,感受中医药文化“智慧之光”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1月19日,“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现实版”凤凰来了,新春氛围已烘托到位了!
雉科是鸟类中美丽的代表,而锦鸡又是雉科中最华丽的种类。在我国,雉科鸟类中的锦鸡(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的统称)以它们绝美的外貌,成为“凤凰”的原型,也被称为“全世界最美观赏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绝大部分分布于我国,两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自愈吗?日常如何进行调理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睡眠、饮食等生活质量。本期《慢病大咖谈》请南昌市第三医院呼吸科主任焦深山为大家详解慢性支气管炎。
【国宝有灵·文物日历 新春特辑】镇馆之宝送吉祥
博物馆的藏品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国宝有灵·文物日历》特推出了新春特辑,精选了一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借由它们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为您送上吉祥祝福!
列车上的“春晚” 将欢乐带回家
临近春节,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客运段将部分列车车厢装扮一新,组织青年职工在列车上表演自编的节目,为旅客送上小礼物,让人们将旅途中的欢乐带回家。
三地协力 见证粤港澳大湾区成长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广东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九市。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越韩国,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10,与意大利、加拿大处于同一梯队。
寒夜里,他们在地下30米隧道守护回家路
冬日凌晨,地下30米的隧道里,工作人员趴在冰凉的轨枕上,认真检查每一米线路和每一个螺丝。“这几天降温,线路易出现伸缩变化,大家检查时一定要仔细。”陈阳阳手持轨道检查尺一边仔细测量钢轨水平数据,一边交代着检查重点。“虽然夜间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列车满载着旅客安全、正点到达目的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越来越年轻的非遗——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观察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正在陕西榆林举行,200余项非遗、500余名非遗传承人运用匠心巧思,共同展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拉萨:迎藏历新年 文艺表演送下乡
藏历新年临近,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深入基层,为拉萨群众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
新春新景新气象——澳门迎春节即景
“今年财神的布置意头真好,生意也沾沾喜气,期待财源滚滚。”广场旁的一家手信店铺里,忙着打包的店主说,现在人手严重不足,员工们虽然忙到脚不沾地,但充满干劲。
“抢抓”好春光 “育出”新希望——海南南繁科研一线见闻
作为温带作物,葡萄在海南种植难度大,需要突破热带地区休眠、解除休眠技术,还面临高温多雨、病虫害多发、土壤盐渍化等不利因素。
江西丰城:关爱老年人 义诊进乡村
医疗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 义诊服务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进村入户对老人们开展义诊,进行了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为有需要的群众进行现场问诊、康复理疗,并给予用药等方面专业指导,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马尔代夫以水门礼迎接中国航班和游客
1月18日中午,中国首都航空JD455航班在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平稳降落。客机滑行过程中,马尔代夫政府特意安排了喷射巨型水柱的水门礼,以高级别礼仪热烈欢迎中国航班和游客到来。
河北井陉: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
鼓励青年参加职业能力测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工巧匠”,拓展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赋能。
21日晚十点前后迎来“二月二,龙抬头”
21日迎来“二月二,龙抬头”。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的“龙抬头”发生在晚上十点前后。“龙抬头”指的是什么?几点能看到“龙抬头”?
最北省份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开行成功
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省,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从哈尔滨站平稳驶出,在高寒环境下成功载客开行。这意味着复兴号动车组再次刷新极寒运行纪录。
跨越千山万水的返乡路
临近除夕,从浙江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迎来返乡客流高峰。其中,从杭州东站发往重庆北站的D2246/D2247次动车组列车全程1617公里,自东向西经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重庆等地21个车站,运行时间约11小时36分钟。列车一路疾驰,在冬日的阳光下跨过江河、平原,穿行于桥梁、隧道,陪伴旅客的返乡路。
22日将迎2023年最近月亮
1月22日4时57分将迎来2023年度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为什么会出现最近月亮?当天能看到年度最大月亮吗?天文科普专家为您揭秘。
科技融合文化 青少年用创新方法诠释“乡土中国”
论坛活动选择“乡土中国”为主题,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近万名大、中、小学生积极响应,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探寻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并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增添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