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新时代

时间:

当大学生返乡后…… 这些“隐藏技能”看呆网友

近日,#各地大学生出手了#冲上热搜,返乡大学生们做美食、写春联,“隐藏技能”看呆网友。写春联、包包子,帮邻居修手机,有人教小孩写作业,一顿亲手制作的美食,一副年味十足的春联,一次次父母的唠叨,这些都是幸福。

开往黄河入海口的小火车

春运大潮开启后,济南几大火车站每天始发终到列车达百余趟,其中不乏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Z9257次列车在这其中很不起眼。王宁告诉记者,这趟列车平时只有6节车厢,春运和暑运期间会临时加挂一节车厢,是济南始发和途经列车中车厢数量最少的。列车全程只有198公里,运行时间2小时10分钟。

安徽合肥: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戏曲经典

2月21日晚,在安徽合肥2023非遗传承体验展上,皮影戏、木板水印、庐阳剪纸、庐阳棕编、庐州面塑、庐州核雕、庐州蛋雕、庐剧、巢湖民歌、洋蛇灯、抛头狮等形式多样的非遗表演集中亮相,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物业管家春节假期守候30多个老旧小区

除夕夜,北太平庄街道的西土城路31号院内张灯结彩,物业办公室门口也挂起了灯笼,物业管家周静匆忙地和值班同事扒拉两口饭,又开始了巡逻。还未到半夜,手机上的计步软件已经显示3万步。

“双碳”目标驱动能源电力系统数字转型

随着“云大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广泛应用,能源电力系统数字转型的总体发展趋势,正朝着“物理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信息-物理-人在回路的复杂智能化系统”的方向发展。

贵州锦屏:糍粑飘香迎新春

眼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偶里乡寨霞村年味渐浓,村民们忙着浸糯米,打糍粑,迎接春节的到来。打糍粑是当地迎接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糍粑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城市里的“守线人”

老白叫白召明,身上戴着2枚“一等战功”荣誉勋章,从部队复员转业到石家庄北站派出所工作,由一名军人成为一名警察。从保家卫国到维护社会安宁,他一干就是30年,也从战斗英雄成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国宝有灵·文物日历(2023年1月23日-1月29日)

2023年,为更好地凸显文物价值,展现国宝的文化魅力,《国宝有灵·文物日历》将以周历海报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不时推出节日、节气、纪念日特刊,更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展现国宝文物的历史底蕴,引导读者感受华夏文明特有的内在精神和核心价值,全面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春走基层|十五年守护回家路

1月21日,除夕,记者在武汉市中山路与首义路十字路口见到了正在执勤的交警刘五桥。这里地处武昌火车站、宏基客运站、傅家坡客运站的交汇处,刘五桥在这个路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守护着旅客们的回家路,也见证着城市生活的变迁。

山西发现5000年前考古遗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广州:“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开展

2023年1月11日,“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展出。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协办,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南越木简是自出土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