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正能量
南京六合大圣村:亿元村里“芹”能致富
大圣村种植水芹3000余亩,带动1000名村民就业。大圣村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芹”能致富路。
在大山种地的“85后”黄启林
眼下,在外出“务工潮”源源不断涌向大城市时,“85后”的黄启林却在大山自己的葡萄园里忙碌,“种植”自己新一年的梦想。 黄启林家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东成村过达屯。位于桂西北大石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89%。
江苏连云港:岁末汽车出口忙
岁末,江苏连云港港码头一片繁忙景象,一批又一批国产轿车陆续集结港口,等待装船出口海外。今年以来,连云港港通过加密滚装班轮航线,优化装卸作业流程,拉动了车辆出口量的持续增长。
今冬羽绒服频上热搜 “轻便化”“都市化”“潮流化”等成
羽绒服成为许多人过冬的日常,大家对它的需求也跟衣柜里其他常穿的衣服一样,希望好穿好搭,呈现出“轻便化”“都市化”“潮流化”“高端化”“机能化”五大趋势。
河北邢台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智慧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对农作物生长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拉萨年货市场供销两旺
年货市场,每逢佳节,冲赛康市场、八廓商城附近的街道人头攒动,市场内更是一番热闹景象。糖果、干果、糕点……走进冲赛康市场,一楼零食区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来品尝选购。市场外临时设立的销售奶渣、牦牛肉干等本地特产年货的摊位,生意也相当火爆。
高原果蔬“拓荒者”杨帆:坚守“从枝头到舌头”的“最先一
杨帆对高原果蔬“最先一公里”品质的坚持也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改变。2019年前,降央一家在理塘放牧为生。进入基地工作后,他学会了开拖拉机和捡石机,并担任基地代班组长,负责产品的采收、清洗、装车等工作。指着包装生产线上正在忙碌的妻子,降央笑着说,“我们两人一年能挣10万元。这两年修了两层楼的房子,还添置了电视和冰箱。”
茫茫白雪间 新疆阿勒泰戈壁“红果”迎丰收
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布尔津县万亩沙棘产业园。茫茫白雪之中,连片的沙棘果实呈现出鲜艳的橘红色,在冰天雪地里格外醒目。眼下,布尔津县的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25摄氏度,极寒天气将一粒粒沙棘果结成冰晶,只要敲打树枝便会应声而落。
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启动仪式即将于2月9日-12日举办。
节后“宰客”频现热搜 法学专家:旺季涨价或涉嫌价格欺诈
社交媒体上频现缺斤少两的高价菜、结账时方惊觉的“天价菜”以及因涨价而产生的“花式”毁约……面对旅游旺季商家的涨价行为,消费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网购“水货”肉毒素用于顾客美容
明知肉毒素产品作为毒麻药品,在购进、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过程中均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但却为了控制成本、获取更大利润而罔顾国家药品管理制度及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不宜对其适用缓刑。
2023年重庆首趟务工定制专列开出
1月30日,由重庆西开往广州南的D4881次务工专列顺利开出,来自川渝两地的约890名务工人员踏上返岗之路,这是2023年从重庆开行的首趟务工定制专列。